学习“开明”精神 走精品立社之路
发布时间:2015-05-05 10:00:21
4月27日下午,我社第二届编校人员培训班第二讲如期举办。这一讲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章雪峰主讲,以“开明书店和章锡琛”为题讲述出版史上的一个传奇,以期让学员们以史为鉴,可以从出版前辈们的卓越经历中学习一二。
在正式讲课前,我社何龙社长就此次培训目的进行了简要说明,指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指导现在,让我们学习出版家们勇于探新、敢于攀登高峰、力求出版经典的精神。
主讲人章雪峰以诙谐幽默、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了出版史上开明书店的创办史及其创办人章锡琛的出版经历,重点介绍了开明书店名留出版史的出版物,为我社编校学员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开明书店,和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正中书句、贵阳文通书局一起被称为民国七大出版机构。开明书店创办于1926年,引“开宗明义”之意而来,开明书店在独立经营的27年里,出版了1500种图书,本本都是精品,素有善待作者、长于经营管理等美誉。冰心、臧克家、茅盾、戴文葆等多位作家说起开明书店,都是“高尚”“正派”“严肃”“光辉”等字眼,说起自己与开明书店的关系则是“老朋友”“感激”“依恋”等字眼。这对于一家出版社而言,是无上的荣誉;对于我们今天的出版社而言,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创办人章锡琛起先教书育人,后进入出版界,担任《东方杂志》主编,又被商务印书馆看中,出任《妇女杂志》主编,引领女性解放思潮,风头曾一度盖过《新青年》。因后来创办《新女性》思想过于前卫被炮轰,离开商务印书馆,在友人劝说及帮助下,创办“开明书店”。
开明书店的畅销书,不仅仅是畅销书,更是精品中的精品。《爱的教育》自1926年初版,迄1949年已经重版30版以上,畅销几十年,至今仍在热销。“开明三大教本”《开明活页文选》《开明英文读本》《开明算学教本》被教育界奉为经典,在没有任何公关的情况下,凭借自身过硬的质量征服了当初的教学市场,即使拿到今天,这三本都是可以立即付诸使用的高水平教材。《辞通》因出版难度、经费等理由曾被多家出版机构拒之门外,开明书店本着好书不应该被埋没的原则,决意出版,而后的结果不仅为开明书店赢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更是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畅销杂志《中学生》不仅在当时被誉为“中学国文课最理想的课外辅导读物”,享誉全国,乃至现在仍旧有非常强的生命力。
在介绍了开明书店与章锡琛之后,主讲人章雪峰指出三个值得学习的地方:第一,学习“身在出版业、身为出版人”的职业自豪感;第二,学习瞄准细分市场,“专注、极致”地办企业的理念;第三,学习“人有我优、以质取胜的市场竞争意识”;第四,学习勤俭办企业的艰苦奋斗精神。

在正式讲课前,我社何龙社长就此次培训目的进行了简要说明,指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指导现在,让我们学习出版家们勇于探新、敢于攀登高峰、力求出版经典的精神。
主讲人章雪峰以诙谐幽默、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了出版史上开明书店的创办史及其创办人章锡琛的出版经历,重点介绍了开明书店名留出版史的出版物,为我社编校学员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开明书店,和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正中书句、贵阳文通书局一起被称为民国七大出版机构。开明书店创办于1926年,引“开宗明义”之意而来,开明书店在独立经营的27年里,出版了1500种图书,本本都是精品,素有善待作者、长于经营管理等美誉。冰心、臧克家、茅盾、戴文葆等多位作家说起开明书店,都是“高尚”“正派”“严肃”“光辉”等字眼,说起自己与开明书店的关系则是“老朋友”“感激”“依恋”等字眼。这对于一家出版社而言,是无上的荣誉;对于我们今天的出版社而言,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创办人章锡琛起先教书育人,后进入出版界,担任《东方杂志》主编,又被商务印书馆看中,出任《妇女杂志》主编,引领女性解放思潮,风头曾一度盖过《新青年》。因后来创办《新女性》思想过于前卫被炮轰,离开商务印书馆,在友人劝说及帮助下,创办“开明书店”。
开明书店的畅销书,不仅仅是畅销书,更是精品中的精品。《爱的教育》自1926年初版,迄1949年已经重版30版以上,畅销几十年,至今仍在热销。“开明三大教本”《开明活页文选》《开明英文读本》《开明算学教本》被教育界奉为经典,在没有任何公关的情况下,凭借自身过硬的质量征服了当初的教学市场,即使拿到今天,这三本都是可以立即付诸使用的高水平教材。《辞通》因出版难度、经费等理由曾被多家出版机构拒之门外,开明书店本着好书不应该被埋没的原则,决意出版,而后的结果不仅为开明书店赢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更是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畅销杂志《中学生》不仅在当时被誉为“中学国文课最理想的课外辅导读物”,享誉全国,乃至现在仍旧有非常强的生命力。
在介绍了开明书店与章锡琛之后,主讲人章雪峰指出三个值得学习的地方:第一,学习“身在出版业、身为出版人”的职业自豪感;第二,学习瞄准细分市场,“专注、极致”地办企业的理念;第三,学习“人有我优、以质取胜的市场竞争意识”;第四,学习勤俭办企业的艰苦奋斗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