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数传来我社进行出版融合编辑创新大赛动员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2017-02-24 10:30:27
2017年2月21日上午10:00,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首席运营官施其明一行来我社交流,并做了关于出版融合、编辑创新、数字IP运营的报告。我社全体社领导、全体编辑和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施其明是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首席运营官,同时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大数据服务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数字出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总工程师。
会议开始,施总首先介绍了出版融合编辑创新大赛活动。大赛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导,由中国编辑学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国家数字传播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协办,国家新闻广电总局主管传媒杂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融合发展大数据服务重点实验室承办。此次活动主题为“做一本有交互功能的书/刊”,在出版社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抓住契机把图书做得不一样,怎么能让图书与读者产生交互,是这届创新大赛的核心。
施总以外研社、高教社等为例讲到,交互图书的关键是,读者买了图书,编辑有没有可能让这个读者一定和这本书产生交互活动,对书有兴趣,并在兴趣过程中有交流。据施总介绍,2016年下半年,全国共有49家出版社(目前已有51家)做交互图书,发行量达4700万册。今年2月份,市面上有交互功能的书已达1.7亿册。
随后,施总再次对此次大赛进行动员,希望编辑能在纸书出版中加一点点交互功能和创新的小思维,并从中获取实惠。
何少华副社长总结指出:施总从出版融合、编辑创新大赛赛事出发,跟我们分享了许多创新案例,带来很多启发。编辑怎样在工作中运用互联网的思维,进行数字IP的运营,使书的收益更大值得深入思考。目前,我社也有不少相关尝试,比如科普、生活类图书的视频交互与线下活动。通过施总的案例分享,我们要从中得到启发,探究编辑怎样实现数字化转型,怎样创新。大家首先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意识,其次今天也是社里出版融合编辑创新大赛的启动仪式,希望编辑能够踊跃参加,收益是次要,锻炼编辑的创新意识和转型意识,以及数字IP运营的思维,把我们的书做好,才是关键。
最后的提问环节,李海宁,兰季平、高诚毅等编辑老师与施总进行了互动,对实际编辑创新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咨询。
施其明是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首席运营官,同时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大数据服务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数字出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总工程师。
会议开始,施总首先介绍了出版融合编辑创新大赛活动。大赛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导,由中国编辑学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国家数字传播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协办,国家新闻广电总局主管传媒杂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融合发展大数据服务重点实验室承办。此次活动主题为“做一本有交互功能的书/刊”,在出版社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抓住契机把图书做得不一样,怎么能让图书与读者产生交互,是这届创新大赛的核心。
施总以外研社、高教社等为例讲到,交互图书的关键是,读者买了图书,编辑有没有可能让这个读者一定和这本书产生交互活动,对书有兴趣,并在兴趣过程中有交流。据施总介绍,2016年下半年,全国共有49家出版社(目前已有51家)做交互图书,发行量达4700万册。今年2月份,市面上有交互功能的书已达1.7亿册。
随后,施总再次对此次大赛进行动员,希望编辑能在纸书出版中加一点点交互功能和创新的小思维,并从中获取实惠。
何少华副社长总结指出:施总从出版融合、编辑创新大赛赛事出发,跟我们分享了许多创新案例,带来很多启发。编辑怎样在工作中运用互联网的思维,进行数字IP的运营,使书的收益更大值得深入思考。目前,我社也有不少相关尝试,比如科普、生活类图书的视频交互与线下活动。通过施总的案例分享,我们要从中得到启发,探究编辑怎样实现数字化转型,怎样创新。大家首先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意识,其次今天也是社里出版融合编辑创新大赛的启动仪式,希望编辑能够踊跃参加,收益是次要,锻炼编辑的创新意识和转型意识,以及数字IP运营的思维,把我们的书做好,才是关键。
最后的提问环节,李海宁,兰季平、高诚毅等编辑老师与施总进行了互动,对实际编辑创新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