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社两选题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近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项目公布,我社两选题入围,分别是《高能核碰撞模拟物理》(作者:萨本豪、周代梅,责编:李海宁)和《中国南水北调重大技术方案研究比较》(作者:郑守仁,责编:高诚毅)。
《高能核碰撞模拟物理》系统地介绍了高能核碰撞的动力学模型,从动力学模拟建立的蒙特卡洛方法,到利用动力学模拟的具体物理研究,都作了详细的研究与论述,特别是对描述高能核碰撞的动力学模型——PACIAE作了非常深入的介绍。
以高能核碰撞为内容的书籍在国内外都不稀罕,但是以高能核碰撞模拟物理为题的,甚至包括类似标题的书籍,在国内外都极新鲜。因为模拟物理本身就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事业的飞速发展而成长为实验物理及理论物理并行的第三支物理。利用动力学模型是研究高能核碰撞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高能核碰撞研究,该书是作者结合自身的研究实践,经过更深入学习后的升华之作,具有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且此书内容不限于高能核碰撞,还涵盖了粒子。书中既描述了高能核子-核碰撞、核-核碰撞,也介绍了粒子-粒子碰撞。本书突出一个“用”字,具有理论服务与指导实践的特点。
本书作者萨本豪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原子核反应堆物理设计。与德国D.H.E.Gross教授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中能p+U碰撞中形成的热核多重碎裂的模拟,并在比热激发函数中看到液气相变迹象,并在巴西圣保的国际核物理大会作口头报告,这是我国核物理工作者在这么大规模的世界性核物理会议上第一次做这类报告。后在瑞典渤蓝格举行的国际夸克物质大会作口头报告,这也是我国核物理学者第一次在这类世界大会上作报告。先后在国际杂志发表论文近50篇,并以“相对论性核-核碰撞模型和QGP相变信号物理研究”为题荣获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合著者周代梅为华中师范大学粒子所教授。
《中国南水北调重大技术方案研究比较》以客观、公正的视角,单纯学术性研究、比较、综述具有代表性的南水北调重大方案,可作为南水北调工程总结性文献,对学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远程调水、输水、供水工程,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枢纽于2014年运行通水。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远距离调水水利工程,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开始研究、规划到正在实施直至2014年通水,历经60多年,其间国内外一些科学家、专家、学者、国内专业设计院所以及民间人士提出过许多重大方案,这些方案对于南水北调工程科学、民主决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书作者郑守仁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委总工。
《高能核碰撞模拟物理》系统地介绍了高能核碰撞的动力学模型,从动力学模拟建立的蒙特卡洛方法,到利用动力学模拟的具体物理研究,都作了详细的研究与论述,特别是对描述高能核碰撞的动力学模型——PACIAE作了非常深入的介绍。
以高能核碰撞为内容的书籍在国内外都不稀罕,但是以高能核碰撞模拟物理为题的,甚至包括类似标题的书籍,在国内外都极新鲜。因为模拟物理本身就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事业的飞速发展而成长为实验物理及理论物理并行的第三支物理。利用动力学模型是研究高能核碰撞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高能核碰撞研究,该书是作者结合自身的研究实践,经过更深入学习后的升华之作,具有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且此书内容不限于高能核碰撞,还涵盖了粒子。书中既描述了高能核子-核碰撞、核-核碰撞,也介绍了粒子-粒子碰撞。本书突出一个“用”字,具有理论服务与指导实践的特点。
本书作者萨本豪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原子核反应堆物理设计。与德国D.H.E.Gross教授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中能p+U碰撞中形成的热核多重碎裂的模拟,并在比热激发函数中看到液气相变迹象,并在巴西圣保的国际核物理大会作口头报告,这是我国核物理工作者在这么大规模的世界性核物理会议上第一次做这类报告。后在瑞典渤蓝格举行的国际夸克物质大会作口头报告,这也是我国核物理学者第一次在这类世界大会上作报告。先后在国际杂志发表论文近50篇,并以“相对论性核-核碰撞模型和QGP相变信号物理研究”为题荣获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合著者周代梅为华中师范大学粒子所教授。
《中国南水北调重大技术方案研究比较》以客观、公正的视角,单纯学术性研究、比较、综述具有代表性的南水北调重大方案,可作为南水北调工程总结性文献,对学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远程调水、输水、供水工程,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枢纽于2014年运行通水。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远距离调水水利工程,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开始研究、规划到正在实施直至2014年通水,历经60多年,其间国内外一些科学家、专家、学者、国内专业设计院所以及民间人士提出过许多重大方案,这些方案对于南水北调工程科学、民主决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书作者郑守仁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委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