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社牵手郎景和院士打造医学科普精品

发布时间:2014-10-31 11:05:28
       10月28日,我社社长何龙、一般图书发行部主任杨云鹏、医卫分社副主任陈兰平、编辑高雅琪一行来到北京市协和医院,拜访我国著名的妇产科教授郎景和院士。
       郎院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是我国妇科学领域唯一一位院士,他学贯中西,不仅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而且拥有极高的人文素养。他从70年代初便开始科普创作,所著多部关爱女性的医学科普图书,文笔通俗,如同亲切可靠的朋友在与读者促膝谈心;还出版过一些饱含生命智慧的医学人文图书,以医生的目光审视生命,如解剖刀般剖析灵魂,让人不忍释卷。
       在郎院士不足1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四面沿墙而立的书架、茶几和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大夫留下的书桌上,都摆满了各种书籍资料,除了专业著作外,还有大量文学、艺术、绘画、哲学方面的书籍。书桌上错落有致地妆点着各式铃铛,剩余空间不多的墙上、书架上随处可见郎院士的笔墨之作。摆放在书架最上层,精心装裱的《九笔佛》画像上,郎院士亲笔题下“觉悟、冷静、智慧、慈悲”8字箴言,格物致知的科研态度和克己自省的人文情怀让人不由肃然起敬。
       在与我们的交流中,郎院士向我们展示了他所收藏的铃铛。“铃是召唤,是指引,是吉祥,是祈福”,10月的秋风轻拂过这间书房,窗边的风铃荡出一阵清脆的回响,在这位医者的心中,医道就如同铃铛一样,美好而纯真。
       虽是初见,郎院士的和蔼亲善,对生活的童真童趣,对生命的平静思考,这种学术大家的气度修养已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在得知我社从建社之初就矢志不渝,在医学专著和医学科普方面努力耕耘,并出版大量双效突出的图书后,郎院士对我们的工作表示认可。他听取了我社的合作设想,并爽快答应愿意与我社携手为广大医生和大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质疑的今天,我社与郎院士郑重签署了“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一个医生的哲学”和“郎景和关爱女性医学科普系列”两套书籍的出版合同,愿我们能用郎院士的人文思考启发更多的从医者,用郎院士的学术心血指导更多的女性健康生活!
 
附郎景和院士学术简历:

      郎景和,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导。第五、第六届中国妇产科肿瘤学组执行主席,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第一副主任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科普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妇科内镜学组组长,美国纽约科学院会员,是国内妇产科首屈一指的专家。1964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即到北京协和医院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1985年曾到挪威研修妇科肿瘤。1986年到加拿大研修妇科肿癌,主要研究课题是妇科癌瘤诊治及显微外科。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郎景和担当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卫生部、教育部、中华科技进步奖及北京科技奖等8项,并荣获2004年度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5年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称号等。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主编(译)著作30部,个人专著10部。1980年任中华医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常委。1985年被选为副主任委员。1990年起任第三、四届中国科普作协副理事长。小品集《妇女健康漫谈》1987年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青年向导》(主要作者之一)1986年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
 

北京协和历任妇产科主任为我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郎景和院士是我国妇科学领域唯一一位院士
 
 
很难想象,这就是郎院士的办公室

 
这张书桌还是林巧稚大夫留下的
 

郎院士亲笔题写的“我的生活我的家”
 

郎院士爱好书法、摄影,还是个风铃收藏家
 

郎院士的作品《九笔佛》

 
郎院士亲切地为我们介绍科室的相关情况
 

郎院士仔细询问我社“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的出版情况
 


我社社长何龙及编辑与郎院士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