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社试水微博销售 拓展图书营销新思路
发布时间:2014-09-15 14:48:10
新浪微博于2014年7月1日宣布全量开放支付,获得“蓝V”认证的企业注册用户可以获得“收单”功能,在微博上直接发布带有商品卡片的微博,其他网友直接点击商品卡片即可完成购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微博上“开店”。
首家在新浪微博运营“微店”的出版机构
新浪微博开放支付以来,我社成为第一家在该平台开设微店铺的出版单位。 我社策划出版的CCTV-5著名节目主持人刘语熙的新书《我,遇见我》,9月4日正式开启微博预售,成为新浪微博“微店”开设以来,着力推广的第一个图书产品。
针对企业商户的“微店”项目,微信其实已经先行一步,业内多家出版机构如读库、盛大文学、华文天下等在今年3月就开始运行。但与微信“微店”强调各种审核资质建立高门槛不同,微博反而强调商户运营的便利性。
我社的北京中心在策划刘语熙新书项目之时,就因作者的超高人气和该书的话题性,得到新浪微博的关注,在多次沟通中,我们认为除了常规的微博宣传之外,双方还可借力新浪推广“微店”“微支付”的大好机会,在该书的渠道销售中寻找机会。
8月底确立合作意向后,9月1日我们便通过微博管理中心提交自助申请,验证企业支付宝账号。在完成基本信息审核后,跟微博签订合同并进行复审,复审通过后收到支付密钥和接口文档,我们可以选择自行开发应用或者在应用广场选择一个交易类应用。目前可供选择的第三方应用包括商宝、微商铺等,完成以上操作后就可以在商户系统中上架商品、管理订单。仅仅用了三天,我们就在线完成全部开店流程。
小而精的“私人定制”——“微”力无穷
微博热催生了粉丝经济,粉丝经济反过来又推动微博发展。在微博开店从出版社角度而言,是依托作者人气和出版品牌,在最靠近潜在读者的地方直接开展图书销售工作。对图书或者作者本人感兴趣的粉丝,在微博上浏览到商品信息后产生购买动机时,能够实时支付,优化了读者的购买体验,让出版社避免了很多销售机会的流失。
9月4日下午两点该书正式挂网销售后,作者刘语熙随即转发我社微博,并发起#我,遇见我#话题讨论,与她的很多明星朋友就该话题展开对话。截至9月11日,该话题微博阅读量已经达到8548万。根据销售后台准确统计,最初的一个小时就有一百多人提交支付,当天总共完成近400笔订单,这一数字优于其他同步进行预售的电商平台。在随后的几天,订单总量呈稳定增长态势,成绩可喜。
在微博店铺的购买页面,读者可以即时与客服人员沟通他们购买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例如物流、赠品等等。通过客户地址、留言备注以及客服人员的服务,我们对该书的读者人群有了更精准的描述,比如很多是中学生、大学生,以男性为主,忠诚度高,分布的地域除了北京、上海、广东、江苏这些地区外,四川、福建、东北尤其是辽宁出乎意料地聚集了很多购买人群,这些信息对于该书上架后,我们在地面渠道铺货及签售活动的组织工作中都有帮助。
市场尚不成熟,端正心态应对渠道新契机
在传统电商平台以海量产品、低价竞争为主导的当下,出版机构十分被动,利润被挤压,还要争夺有限的页面资源也换取流量,争得销售。微博店铺让出版社完成了一个自媒体、自运营、自营销的工序,从电商那里带走一些注重图书品质、追求出版品牌的粉丝读者。我们的初次试水虽算成功,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微博开店强调体验和分享,那么小的空间,不可能陈列太多的产品,而是要精挑细选重点优质产品,以详细呈现的形式,充分展示出来。微博卖书也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来进行推介,与作者、媒体通力配合,才能吸引读者对产品有更深刻的认知。
店铺开张以来,虽然前期投入的成本不高,但是物流速度跟不上、客服反馈应对慢以及相关运营人才储备缺乏等问题已经显现。产品、服务还有运营,出版机构是不是都做好了准备,自己需要认真评估。
《我,遇见我》微博购买请点击 http://weibo.com/p/100122_2105837990_5359
首家在新浪微博运营“微店”的出版机构
新浪微博开放支付以来,我社成为第一家在该平台开设微店铺的出版单位。 我社策划出版的CCTV-5著名节目主持人刘语熙的新书《我,遇见我》,9月4日正式开启微博预售,成为新浪微博“微店”开设以来,着力推广的第一个图书产品。
针对企业商户的“微店”项目,微信其实已经先行一步,业内多家出版机构如读库、盛大文学、华文天下等在今年3月就开始运行。但与微信“微店”强调各种审核资质建立高门槛不同,微博反而强调商户运营的便利性。
我社的北京中心在策划刘语熙新书项目之时,就因作者的超高人气和该书的话题性,得到新浪微博的关注,在多次沟通中,我们认为除了常规的微博宣传之外,双方还可借力新浪推广“微店”“微支付”的大好机会,在该书的渠道销售中寻找机会。
8月底确立合作意向后,9月1日我们便通过微博管理中心提交自助申请,验证企业支付宝账号。在完成基本信息审核后,跟微博签订合同并进行复审,复审通过后收到支付密钥和接口文档,我们可以选择自行开发应用或者在应用广场选择一个交易类应用。目前可供选择的第三方应用包括商宝、微商铺等,完成以上操作后就可以在商户系统中上架商品、管理订单。仅仅用了三天,我们就在线完成全部开店流程。
小而精的“私人定制”——“微”力无穷
微博热催生了粉丝经济,粉丝经济反过来又推动微博发展。在微博开店从出版社角度而言,是依托作者人气和出版品牌,在最靠近潜在读者的地方直接开展图书销售工作。对图书或者作者本人感兴趣的粉丝,在微博上浏览到商品信息后产生购买动机时,能够实时支付,优化了读者的购买体验,让出版社避免了很多销售机会的流失。
9月4日下午两点该书正式挂网销售后,作者刘语熙随即转发我社微博,并发起#我,遇见我#话题讨论,与她的很多明星朋友就该话题展开对话。截至9月11日,该话题微博阅读量已经达到8548万。根据销售后台准确统计,最初的一个小时就有一百多人提交支付,当天总共完成近400笔订单,这一数字优于其他同步进行预售的电商平台。在随后的几天,订单总量呈稳定增长态势,成绩可喜。
在微博店铺的购买页面,读者可以即时与客服人员沟通他们购买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例如物流、赠品等等。通过客户地址、留言备注以及客服人员的服务,我们对该书的读者人群有了更精准的描述,比如很多是中学生、大学生,以男性为主,忠诚度高,分布的地域除了北京、上海、广东、江苏这些地区外,四川、福建、东北尤其是辽宁出乎意料地聚集了很多购买人群,这些信息对于该书上架后,我们在地面渠道铺货及签售活动的组织工作中都有帮助。
市场尚不成熟,端正心态应对渠道新契机
在传统电商平台以海量产品、低价竞争为主导的当下,出版机构十分被动,利润被挤压,还要争夺有限的页面资源也换取流量,争得销售。微博店铺让出版社完成了一个自媒体、自运营、自营销的工序,从电商那里带走一些注重图书品质、追求出版品牌的粉丝读者。我们的初次试水虽算成功,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微博开店强调体验和分享,那么小的空间,不可能陈列太多的产品,而是要精挑细选重点优质产品,以详细呈现的形式,充分展示出来。微博卖书也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来进行推介,与作者、媒体通力配合,才能吸引读者对产品有更深刻的认知。
店铺开张以来,虽然前期投入的成本不高,但是物流速度跟不上、客服反馈应对慢以及相关运营人才储备缺乏等问题已经显现。产品、服务还有运营,出版机构是不是都做好了准备,自己需要认真评估。
《我,遇见我》微博购买请点击 http://weibo.com/p/100122_2105837990_53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