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2014巴西世界杯观战指南》策划编辑“大作战”

发布时间:2014-06-13 16:32:29
    本文转载自《新华书目报》,作者——李大林为我社北京中心编辑。
   
    众所周知,因为世界杯, 2014年被球迷们看作是是足球年。为迎接世界杯,各大网站体育频道,平面媒体体育部都摩拳擦掌。各大商家更不会放过如此机会。
    作为体育图书的策划编辑,我自然也不能错过这个体育大年。2013年下半年,跟体育圈里的几个朋友聊天,当时,我提出了出版一本以“世界杯观战指南”为主题图书的想法,但在朋友圈的反响平平,究其原因:第一,体育人士对这类型的书不屑一顾,一句话归结就是没有技术含量。第二,观战指南,自然销售周期非常短。可能上市也就是一个多月甚至十几天的销售时间。
中国有句古话“无限风光在险峰”,也许正是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很多出版社不敢出版这类型的书。这类型的书不好做,并不意味着这类型的书没有市场,相反,我觉得市场潜力巨大。中国队虽然没有打进世界杯,但是中国的球迷数量依然非常巨大,球迷需要观战指南来陪伴他们度过世界杯的岁月。
    确定了要出版,就要面对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仔细做了分析:关于技术含量问题,其实不是问题。就好像医学教授对科普书不屑一顾一样。只要有市场,肯定就能找到合适的人写。关于周期问题,非常致命,如果处理不好,会血本无归。世界杯的时间是我们不能左右的,要想延长销售周期,势必要提前进入市场。如果提前进入市场,各国的世界杯名单还没有出炉,又会造成名单不准确。但是等到名单出炉,那就黄花菜都凉了。我仔细考虑,我觉得,名单不足以成为决定性因数。我可以做一个大名单,核心球员基本八九不离十。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最好在四月底上市,五月初全国书店均可上架。销售时间非常重要,但是一本书的核心,还是内容。对于这本书的内容,开本、装帧,我们都认真进行了分析。一切从普通球迷最需要的角度出发,有球队概况,有球员资料,有精心挑选的不可错过的比赛,有中国球迷最喜欢的赛程,当然也有专家的点评……或许在专业人士看来有点俗套,但是实用。我们的大开本,哑粉纸四色印刷,购买正规的授权图片等等,都是想尽办法从细节设计上去打动球迷。
    为了分担风险,我还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广泛合作:邀请著名足球解说员苏东老师担任主编,颜晓华老师担任执行主编,腾讯体育、四点半文化公司、新锐媒体联盟联合推荐,引进广告赞助商……
    《2014巴西世界杯观战指南》在我们团队夜以继日的工作下,终于于2014年4月12号上线预售。我们社市场部也非常重视,为了本书,单独来北京于各大网店沟通,与各地新华书店、商超也积极联系,提前征订,在图书付印前,已经有了不错的征订数。图书如愿在4月底上市,当时市面上就只有我们一本关于世界杯的书籍。这为后面销售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然,为了做好图书的销售,我们也是费尽心思,因为我们必须保证让图书在短短的一个半月内销售出去:第一,预售期间,我们采购了大批礼品,比如随书赠送袜子,还有一些奖品等等。第二,各种微博活动,频繁互动,提高图书的知晓率。第三,我们充分利用腾讯平台,在腾讯直播足球的比赛中,我们每场赠送5本,一共赠送了一百来本。这些举措吸引了球迷的注意。当然,图书的内容是根本,球迷购买后,觉得内容非常适合,性价比非常高,所以,这本书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加印3次,发货2万余册,特别是京东销售超过5000册。各种礼品订单,都是先付订金,再拿货,火爆程度远远超过预期。5月30日,最后一次加印了3000册,我决定这是最后一次印刷了。再加印,可能会造成退货,事实上,在5月下旬,我们大多数订单都是现款提货,这样为的就是避免退货。
    这是我第一次做销售周期如此短的书,不能说非常成功,事实上,发货码洋也不过90万码洋。有一些经验值得总结,比如对内容,对宣传、对发货的控制以及跟发行部门的配合,我觉得都值得以后借鉴。一本书的成功,必然要依靠社里、社外的通力协作,只有充分挖掘每个部门的潜力,才能把销售做到最大化。当然,也还有很多不到之处,比如有一个渠道,我直到五月下旬才打通,但是销售周期太短了,不敢供货了。如果在五月上旬或中旬谈妥,可能销售要翻一倍。这只能以后再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