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智城出版: 将触角伸入市县
成立仅10个多月,就策划图书76本、印刷发行50多万册,拓展了教育培训和广告代理业务,赢利200多万元……这张亮丽的成绩单,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控股的襄阳智城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交出的。那么智城出版是如何取得好成绩的?请看——
□本报记者 左志红
3月18日,接到《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电话时,秋子刚刚和襄阳市饮食行业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智城出版计划定期策划适合该行业的图书,交由湖北科技社出版。
秋子告诉记者,智城出版2013年5月6日完成工商注册,由湖北科技社与襄阳日报社出资200万元成立。湖北科技社徐育斌任董事长,襄阳日报社秋子任总经理,襄阳日报社提供办公用房。具体人员构成方面,报社一部分骨干记者转入智城出版,另一部分面向社会招聘而来。谈到掘金地方出版的经验,秋子讲了以下几点。
一是克服心理困难,完成身份转换。在出任智城出版总经理之前,秋子的身份是《襄阳日报》总编辑助理,一直是市委书记的专职记者。从传媒人到出版人,秋子和他的同事们经历了心理和现实的双重考验。“过去当记者是别人求我们,到哪里都有面子,现在做出版策划是我们求别人,比如要卖书就要求书店。”
角色的转变过段时间就能克服,最大的困难是“我们对出版策划这个行业一窍不通,一切都要从最基本的学起,很不容易”。“有位才有为,有为才有位”,秋子用这句话来给自己和同事们打气,“当我们把这一切问题解决了之后,什么事情都好了,目前运转非常好。”
二是建立选题会制度,严格对选题的把关。从生产流程来说,智城出版负责策划选题和初审,湖北科技社对选题把关并严格执行三审。
秋子告诉记者:“我们建立了选题会制度,严格把关,选题好才策划,不好就放弃,有些为了评职称我们就谢绝了。我们在策划选题时与当今形势和老百姓需求紧密结合,同时考虑能保证在某个行业有一定的发行量。”智城出版和5个印刷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减少了运输和流通环节。去年5月至今,智城出版策划的76本书由湖北科技社出版,共印刷了50多万册。
三是构建作者网络,深挖地方资源。襄阳是三线城市,出版资源怎么来?智城出版建立了庞大的作家库,“我们密集走访襄阳本地及周边的南阳、十堰、随州、荆门的作家群,搜集他们的资料,并登门拜访”。智城出版与一些和出版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部门建立了紧密联系,如市里的文联、社科联、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智城出版还经常举办活动,邀请作家在一起研讨策划,这样慢慢发展作者。
四是认真研究市场,着力策划活动。在营销方面,智城出版摸索出一些经验,“哪些书适合直销,哪些书要走市场,哪些书需要活动营销,我们都进行了研究”。去年10月,智城出版策划、湖北科技社出版了《状元梦是这样实现的》一书,一个月就发行了2.2万册,至今已印刷6次、销售3万多册。智城出版邀请了襄阳近十年来走出去的16名湖北省文理科状元以及他们的家长和班主任,撰写学习技巧、学习方法、家庭的育人环境、班级的教育心得,同时配发了光碟。智城出版通过在中学举办“读一本好书·圆一个梦想”等活动,向中学生推介这本书。今年暑假,智城出版还计划邀请状元们在襄阳举办短训班。